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

我跟你走,或者留下來:冬留鳥的禦寒本事

黃腹樹鶯(Pine warbler),照片版權為Megumi Aita所有。

原文/ Daisy Yuhas    翻譯/ Gilver
原文載自《Audubon magazine20131212 連結請

在北美,鳥類在每年秋天展開牠們的壯闊旅程,張開雙翼、朝著更暖的地方飛去。不過,除了會遷徙避冬的「候鳥」,也會有一些種類的鳥會待在他們原本居住的地方過冬。只要能夠熬過寒冷的冬天,這些「留鳥」不但免除遷徙可能帶來的風險,還可以能夠繼續保有牠們的地盤。

鳥類和人一樣是溫血動物,牠們的體溫維持在一定的範圍通常在106 (約為41.1)。為了產生足夠的熱量來維持體溫,牠們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禦寒策略,其中有些和我們類似。且讓我們來看看這些鳥類的各種保暖策略吧!

變得蓬鬆是個好選擇

北美紅雀(cardinal),冬天蓬鬆的樣子變成憤怒鳥主角的雛型。圖片來源:Animals wallpapers

像是麻雀(Sparrow),會尋找樹葉密生的地方或是樹洞躲避危險。牠們擠成一堆互相取暖,蜷縮著頭和腳、豎起羽毛以盡量減少體表散熱的總表面積。北美紅雀(cardinal)和其他小型鳥類則是會把羽毛變得蓬鬆、變成一顆球似的,減少熱量散失。

「大型的鳥類像是鵝(geese)和松雞(grouse),做的事和我們類似。」美國南達科他州大學的生理學家David Swanson教授表示。牠們的絕熱方法是在體表長出一層絨羽(downy feather),把熱量鎖在這層貼身羽毛中。「牠們穿上羽絨衣,達到絕熱的效果。」

脂肪和肌肉也是禦寒好朋友

鳥也能夠「穿上」脂肪,增加體脂肪含量,不但防止熱量散失,還能作為能量來源。在某些留鳥種類,可能有超過10%的冬季體重是脂肪,例如山雀(chickadee)和鷽鳥(finch)。因此,有些鳥類花費了大半的白天都在尋找富含脂肪的珍貴食物,好度過一個霜冷的夜晚。

當被問及「什麼鳥能熬過最嚴峻的冬天?」時,Swanson教授認為答案是「山雀」。由於氣體動力學的原因,山雀無法增加太多的體積。取而代之的是,牠們是顫抖(shiver)的專家。和哺乳類常見的發抖略為不同,鳥類的顫抖是透過活化拮抗肌群(opposing muscle groups),使得屈肌和伸肌同時收縮,不像人類冷顫時的抖動。這種形式的發抖較能維持鳥類的體溫。

身體內在的調溫機制

另外一種多數鳥類都有的保溫策略是:讓肢體末梢的溫度下降,確保重要臟器周遭血流的溫暖。例如海鷗,當牠站在冰上的時候,腳爪的溫度接近冰點,但身體的核心溫度仍然是溫熱的。

然而,在太陽下保持溫暖是一回事,更嚴峻的挑戰在夜幕降臨之後。面對氣溫的下墜,鳥類必須使出真本事,要睡個好覺、也要撐過寒冷的夜晚。有些鳥類會調低牠們身體「調溫器」的設定溫度,體溫掉到跟外界氣溫差不多,例如蜂鳥(hummingbird)就是著名的例子,牠們會在夜間變得麻木。不過這種麻木策略在冬留鳥並不常見,因為太陽出來之後還要「熱機」到正常的活動體溫,這個動作會耗掉太多額外的能量。黑頭山雀(black-capped chickadee)和其他鳥類採取較溫和的方法,把牠們的夜間體溫調低到比日間體溫低22 (約為12.2),這種策略稱為調節性降溫(regulated hypothermia)

【工商服務時間】北美的冬留鳥賞趣

餵食器「料斗」。餵食器為Woodlink公司提供,種子源為Red River Commodities。

最後,如果你想要幫助這些對抗冬將軍的辛苦鳥兒,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幫他們,就是在戶外掛餵食器。如果要吸引各種不同的鳥類,不妨挑選一下各種餵食器設計和多樣化的食物吧!用筒狀餵食器盛裝葵花籽或綜合種子,能夠吸引山雀和鷽鳥;羊脂鑲嵌的飼料塊能夠滿足啄木鳥(woodpeckers)盛裝紅花(safflower)種子或向日葵籽的料斗能夠吸引尋常的和大型的鳥類,例如紅雀和紅翼鶇(red-winged blackbird)。這些鳥將能在你的後院大快朵頤,而你將可以近距離欣賞這些群集而來的鳥類。冬留鳥的餵食指南可參考原文官方網站的文章《Audubon Guide to Winter Bird-Feeding》

2 則留言:

  1. 這篇翻譯有幾個錯誤,比如華氏106度怎麼會是攝氏58.9度..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謝謝指教,該換算是我的疏失,原文中僅有華氏溫標。
      若有其他錯誤,請問方便寄信給我嗎?謝謝你!

      刪除